首页 > 网上讲堂 > 正文

《生态秘境》第二集:生命之源

2022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环境app

5月的阳光给温泉蛇一个假象。天气已经转暖,可以离开洞穴,去远一点的地方寻找食物。


温泉蛇,地球上生存海拔最高的蛇类之一。千万年的进化,让它们拥有远超其他蛇类寻找热源的本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得以幸存。


这独特的生存故事,正好是一枚密钥,可以解读地球曾经的巨变,开启四川大山大河的瑰丽之旅。



横断山脉中脊的沙鲁里山脉,拥有众多冰雪覆盖的极高山。


沙鲁里山脉最高峰,格聂雪山下,分布着一系列温泉。地下的高温泉水从岩缝间涌出地表。泉水温度最高能达到80摄氏度。地热让海拔4300米的这一带山间,形成独特的生境。


高原浩大,四川温泉蛇可以栖身的地域却非常狭窄。蛇类是变温动物,无法通过新陈代谢控制体温。它只能依存在温泉附近。


成年的温泉蛇占据有利地形。温泉附近的浅水湿地,裂腹鱼和越冬的高山倭蛙可以为它们提供食物来源。


幼蛇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它们只能去往远离温泉的高地,寻找食物。


乍暖还寒的5月,风雪随时降临。


当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蛇类就将冻僵,失去活动能力。此时,温泉蛇高效的温度感知能力发挥作用。它们能够迅速找到返回巢穴的路径。


来不及归巢的幼蛇,最终冻死在野外。


海拔4000米的高原,温泉蛇为什么要选择如此艰难的生境?


贡嘎山,四川最高峰,号称蜀山之王。


在四川西部,与青藏高原相连的地区,横亘着总面积36.4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山系,就是横断山脉。


大约5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板块间互相挤压,大地被强行扭曲,形成区域断裂与褶皱山系。造山运动造就了这一系列巨大的山脉。


2800万年前,温泉蛇还生活在温热的密林。第四纪以来的快速抬升,让它们不得不滞留于此,依托温泉和自己顽强的进化能力,成为高寒地区的居民。


造山运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年轻的横断山脉海拔相对落差极大。在贡嘎山东坡,从山脚河谷到主峰峰顶,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海拔高差竟然达到6500米。山谷里非常热闹。音乐厅的主唱是各种鸣禽,它们像唱跳歌手一样,永不停歇。


相比之下,雉科走禽要安静许多。它们飞行能力弱,不宜轻易暴露位置。


白鹇主要栖息在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中,活动区域在海拔2000米以下。它们安静优雅。雄鸟羽毛充满光泽,两颊鲜红,这是正处在发情期的标志。


白腹锦鸡在海拔3000米附近生活,低矮的灌木丛中,方便找到食物。繁殖季节的雄鸟非常好斗,只允许雌鸟进入自己的领地觅食。不要说别的雄鸟,即使是毫无竞争关系的松鼠,也会遭到驱赶。


雉科的走禽往往错落分布在不同海拔,不同生境的山地,这样可以避免不良竞争。


在海拔3200米以上,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是绿尾虹雉的领域。它们是中国的特有鸟种。绿尾虹雉用强有力的钩形喙,采食植物的根茎,当地人认为它们喜食贝母,所以又称贝母鸡。


春天,雄鸟跳起欢快的舞蹈,来博取雌鸟的青睐。


各种生物都在努力适应变化,与地形、物候以及周边的生境达成默契。


地形起伏能在较小空间范围内,引起较大幅度的环境变化,这让横断山脉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天然实验室”。


高山地区漫长的冬季已经结束。刚刚诞生的小鹿,紧紧跟随母亲身旁,在裸露的岩石间寻找食物。雄鹿的头顶刚刚长出毛茸茸的新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将带领鹿群开始一场漫长的旅行。


沿着河道,溯源而上,离开山间谷地,整个家族的目的地是100多公里外,海拔4500米的高山草甸。


白唇鹿的迁徙年复一年,而这里的山川,见证过以千万年为时间单位的漫长迁徙。


2018年,一颗来自1亿年前的琥珀化石引起科学家的关注。他们在这只远古甲虫附近发现苏铁类植物的花粉簇。


在横断山脉南缘的攀枝花,海拔2000米的山坡上,仍然有一片罕见的天然苏铁林。苏铁,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


攀枝花苏铁雌雄异株,需要通过花粉的传递,才能结出种子。它们的花里充满淀粉,吸引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前来就餐。作为交换,花粉从雄花被带到雌花。


2亿年前,苏铁家族曾经覆盖世界上大多数的地区,与恐龙一起称霸地球。它们一直喜欢温暖的环境,害怕严寒。它们是怎么穿越漫长冰川时期的呢? 


海子山,横断山脉中最大的古冰帽遗迹。曾经的岁月里,冰川与山石不断碰撞,以冰洗石,以石滤水,形成上千个大大小小的海子。


横断山脉第四纪经历过多次冰川。然而,中纬度决定了这里仅发育过局部的山岳冰川,几乎从未被大规模的冰盖覆盖。


横断山脉的山岭几乎都是南北走向,山谷不仅是动物迁徙的通道,也为植物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纵深。


冰期来临,气候变冷,冰川覆盖之处,生物绝难生存。植物沿着通道,退向南方温暖的地区。当冰川退去,气候回暖,它们又可以逐渐向北扩张,恢复失地。


漫长的冰川时期,各种生物在南北走向的山脉之间进进退退。绝大多数的物种在历次的考验中灭绝。然而,终究有极少数的幸存者,如同苏铁一样,在横断山脉的沟谷中得以幸存。


沙鲁里山脉中段的帕姆岭寺,周围完整地保存着原始森林和草地植被。当地人与野生动物关系融洽。


黄喉雉鹑以急促而高昂的鸣叫,宣誓领地主权。


刚刚进入春季,新生草芽尚未长出,林间的草茎几乎已被采食殆尽。现在它们需要扩大领地,寻找更充足的食物来源,为即将到来的繁殖季做好准备。


家族之间的领地之争,随时爆发。


每年春季,关于领地的争夺反复上演。黄喉雉鹑最喜欢的生活区域,是冷杉林边缘,那片尚未开花的高山杜鹃林。


高山杜鹃能够在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上,依附在贫瘠的土壤里,顽强地聚木成林。它们的根系强壮有力,可以深深扎入石缝。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冰川强大的剥蚀能力,将山峰外围脆弱的土层切削殆尽。裸露在土层之上的根茎,盘成一个个天然的花盆,不断积累枯枝落叶,用来汇积泥土,储存水分。


此时,阳光、温度都已具备,整个山谷在等待春天的第一场大雨。


初夏,来自海洋的季风不断加强。


塑造横断山脉多样性的另一个自然之力登场。山谷把来自热带地区的力量聚集。水汽沿着山坡向上攀升,遇冷、凝结。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上演华丽的一幕。


一朵盛开的杜鹃花,只有一个果。而一棵杜鹃树,每年可以孕育成千上万颗种子。杜鹃花族群以其惊人的繁殖能力,在不同的海拔,不断孕育新的成员。


海拔2600到3000米的冷杉林,潮湿的密林中,树生杜鹃爬上高大的冷杉树枝。它们将自己的根系铺展在苔藓之上,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和水分。


树生杜鹃的盛开,引来贡嘎山中的藏酋猴家族。初春,食物缺乏,猴群中刚刚诞生新的成员,仍需要妈妈哺乳。而一些年龄较大的猴宝宝,已经开始自己觅食。在经历漫长的冬季后,这些盛开的植物,成为它们最及时的能量补充。


高山杜鹃走出森林,一路向上。


海拔4000米的高山草甸上,春天姗姗来迟。为了适应寒冷少雨的环境,紫丁杜鹃不断降低自己的身高,缩小叶面。在高大的乔木无法企及的高山草甸,恣意盛开。


四川境内,超过200个不同种类的杜鹃,成为山林间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初夏,格扎村的牧民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丁真家里有200多头牦牛,一大早,他们就得把牦牛赶往格聂雪山高处的牧场。


横断山脉,山高水长。曾经无数先民行走其间,又散落在山水相依的山间谷地,形成各民族灿烂的历史,多彩的文化。


高山峡谷,河流季风,地质变化与地理阻隔非但没有阻碍生命的延续,反而孕育多样的物种,丰富的生境。


一切如同大山中的溪流,最终汇聚成这片土地上最为壮阔的生命之河。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