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今日热点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PM₂.₅平均浓度28.5微克/立方米
资讯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北京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资讯
北京市碳市场运行成效显著 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资讯
1-5月北京市PM₂.₅平均浓度29.6微克/立方米
资讯

【明日启幕】碳路先锋集结号已吹响,绿动未来共此时!2025全国低碳日活动,即将开启!

最新回顾

  • 【明日启幕】碳路先锋集结号已吹响,绿动未来共此时!2025全国低碳日活动,即将开启!

    2025全国低碳日

    碳路先锋 绿动未来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2025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将于明天正式启动!

    从“首善之区”到“碳路先锋”

    从顶层设计到低碳实践

    开放创新的北京

    伴随着千年古韵

    勇立潮头

    向绿而行

    一次次全民参与

    一次次多方共建

    一项项多元激励

    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

    从当下到未来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承诺”

    以“首善标准”作笔

    以“降碳”措施为墨

    为美丽北京建设描绘绿色低碳之美

    倒计时1天

    这场盛会,不容错过的亮点


    01聚焦低碳成果重磅展播2024年度低碳试点优秀案例名单!

    想知道哪些园区、社区、企业在低碳转型中脱颖而出,树立了行业标杆?

    谁的技术创新点亮了减碳之路?谁的运营模式实现了环境与效益双赢?

    哪些实践故事能为我们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方案”?

    02洞察行业趋势了解北京市减污降碳工作的进展成效和最新动态。

    03凝聚行动共识感受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转型的决心与合力。

    04共绘绿色明天北京“碳普惠”工作怎么干?“‘碳普惠・共前行’北京政企民协同构建低碳生活新生态”圆桌访谈告诉你答案!

    倒计时最后24小时,我们诚邀您:

    锁定明日活动!

    关注官方发布渠道

    第一时间接收精彩内容

    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或者

    搜索北京时间、千龙网

    首都之窗、京环之声微博

    精彩低碳日和你云上相见!

    分享绿色期待! 转发本条推文,邀请更多伙伴加入关注行列,让低碳之声传得更远。


    思考我的行动!


    6月25日 上午9:30

    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内壹空间剧场

    让我们拭目以待!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片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将于6月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今天,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片正式发布,快来一起看看吧!

  • 1-5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29.6微克/立方米

    2025年1-5月,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0%;优良天数126天,同比增加4天。

    市区共同发力,加快结构减排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6.9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比率升至37.6%。市级加强统筹,持续发挥小客车以旧换新、高排放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等补贴政策激励作用;发布《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进一步扩大禁用高排放机械区域范围,提高高排放机械认定标准,并分阶段实施。各区创新推动,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通州等区发放汽车消费券,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朝阳区推进重点企业试点建设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海淀区推动快递轻型配送车新能源化。

    多源创绿引领,推进工程减排

    全力推进各项创绿工程,完成338家锅炉使用单位环保绩效评级,其中海淀、石景山、通州区各创建1家环保绩效A级标杆锅炉房,实现了氮氧化物进一步减排。实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汽车制造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升级,截至5月底,今年已新增绿色企业392家,绿色企业比率升至24%。启动夏季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开展关键环节精准治理,提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精细治理,助力管理减排

    以提升城市洁净度为目标,3-5月实施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聚焦工地“创绿”、施工“规范”、场站“提级”、道路“升优”、裸地“见绿”、区域“示范”六大领域,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相关行业部门轮流牵头,先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洗轮机规范使用、道路尘负荷高值监测、执法联合督导检查等工作。鼓励通过密闭施工开展工地场站扬尘管控,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推广基坑气膜项目16个。攻坚期间,全市道路尘负荷均值同比下降13.6%,各区、各类型工地(场站)均完成百日攻坚目标。

    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结合季节特征,全面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持续推动车械新能源化,巩固提升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5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一、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29.3微克/立方米,比2023年下降2.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比2023年上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比2023年下降0.7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比2023年分别下降0.9%、0.9%和4.8%,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上升3.9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共222个,比2023年增加19个城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4%,比2023年上升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6%,比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210个重要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数量占比为77.1%,比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质持续为优,松花江流域水质首次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国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9%,比2023年上升0.1个百分点。

    三、管辖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稳定

    管辖海域夏季符合一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97.7%,比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为83.7%;劣四类水质比例为8.6%,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283个海湾单元中,162个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85%,其中125个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100%。

    四、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土壤重点风险监控点重金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实施污染管控率达到75%。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五、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95,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表明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

    六、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5.8%、88.2%,比2023年分别下降0.3个百分点、上升1.2个百分点。

    七、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1级及以上的核事件或事故,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稳定在每万枚1起以下。全国辐射环境质量、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以及海洋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3.2%,比2023年下降1.6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8.6%,比2023年上升2.2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

    九、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113+8”个城市和地区加快落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和工程项目。深入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聚焦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等重点领域,印染、涂料等重点行业,启动两批17省份共计23个新污染物治理试点项目。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