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防治土壤污染必须先摸清底数

2004年11月19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讯近日,记者就如何防治土壤污染问题采访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环境室的有关专家。专家呼吁:“如果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不能摸清,防治就无从谈起。”

据陈明研究员介绍,少量污染物可能会被土壤的自净化能力所消化,但长期积累的污染物会在特定条件下导致土壤中多种稳定状态被打破,造成土壤污染。经了解,我国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认识基本处于定性阶段,缺少量化的分析。虽然以前也进行过局部的土壤调查,但是由于没有使用统一的调查方法,以致缺少可以对比的背景标准,而且分析的种类单一,缺乏针对性。因此,科学、全面的针对土壤自然状态的本底调查,尤其是将人为活动影响也考虑在内的基线调查,仍然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当务之急。

黄怀曾研究员认为,许多治污项目之所以投资大、收效差,就是因为事先没有摸清污染问题的实质,没有对症下药。土壤污染的防治要想绕开这些误区,必须“摸底先行”。对土壤情况的深入认识也有利于科学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预防地方病。

有机污染物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自然对它的降解速度慢,是“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而且有研究表明,一旦其在土壤中与重金属化合,毒性会扩大上百倍。汪双清研究员强调,对于土壤有机污染的调查也应成为本底调查中重要的一项。

针对我国土壤多样性的特点,李家熙研究员提出,土壤污染的本底调查应同时结合各地不同的土地利用需求和变化现状,与基线调查同步进行,不要盲目求大求全。

专家表示,进行土壤污染的本底调查,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而且相应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在进行。葛晓立研究员承担的“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演化及安全预警系统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下典型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活动能力,从而对易被污染的土壤做出预警。(本报记者 步雪琳)

关闭

48小时热点排行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