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千里岷山,横断山脉的东部边界。
岷江源出岷山弓杠岭。岷山深切,既是沟通南北的走廊,让水汽、物种、文化、民族能够行走其间;又是连缀西部高原和东部盆地的通道,让遗世独立的自然环境,与人口稠密的繁华世界相互辉映。
岷江流过,养育和滋润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汇聚出天府之国的勃勃生机。

5月,气温回升,岷山山脉最北端开始冰消雪化。
追随次第萌发的树叶,一种中国独有的美丽生灵正在迎接新的一年。
川金丝猴,世界上最漂亮的猴子。
它们是全世界5种金丝猴中,最名副其实的金丝猴。它们背上披着长长的金毛,就像一件蓑衣。更特别的是,它们长着一张淡蓝色的面孔。无论春夏秋冬,蓝色都是山林中醒目的颜色,方便它们找到彼此。
经过7个月的孕育,一大拨幼崽出生了。这是家庭里最小的成员,粉红的小手,铁灰色的毛发显示它是个新生儿。
妈妈时时刻刻把它抱在怀里。它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独立活动,但是它开始练习抓握,这是在树冠层生活的第一技能。
抱紧妈妈,这与性命攸关。
这个猴群共有10个家庭。强壮的雄猴拥有绝对权威,它带领几只雌猴和它们的孩子,占据着猴群的C位。
一家之主,必须有点脾气。
雌猴不知道是哪里冒犯了大王的威严。
另外一只雌猴乖巧地靠过来,摆出臣服的姿势。大王帮它理毛,表示接纳。
它们互相梳理毛发,让生活变得温情,只有一件事是残酷的。3岁以后,小公猴将被爸爸当成敌人赶出家门,但是现在,它还可以肆无忌惮。
在同一片山林,世代生活着白马藏族人。在村庄里,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他们都要祭拜山神和树神,传统的㑇舞戴上动物造型的面具,衣服上绣着山林中的花花草草。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绝不会恶意惊扰山林中的居民。
金丝猴的栖息地,因此而保留着原始的面貌。
半个月以后,小猴子的毛色开始向乳黄色转变,它准备要去探索世界啦。
就算是天生的爬树健将,也需要大量的练习,还需要运气。
每一只小猴都是在一次次历练中,变得胆大心细。
在漫长的进化中,为了直立行走,人类的脚趾变得齐平。而树栖动物的脚,就像手一样擅长抓握。有了四只手,它们敢于在空中跳跃。
这个小家伙好像遇到了危险,它被困住了,有点进退失据。比它大一岁的哥哥急忙过来看护它。
金丝猴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拥抱的动物。除了成年雄猴之间不会互相拥抱,它们随时随地都会相拥在一起。
互助、协作、友爱,让种群渐渐壮大。目前生活在岷山和邛崃山的川金丝猴超过10000只。
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许多美景就隐藏在雪山之下,山谷之中。
2017年九寨沟地震曾经让五彩池遭受破坏,但现在,没过几年,自然的力量又让一面面多彩的钙华池恢复如初。
毁灭与重生总是如影随形,那些美丽的钙华,本身就是时光的沉淀。
岷山山脉还拥有世上罕见,数量庞大的兰花种群。
杓兰,颇有心机的植物,当地人称之为“苞谷鞋鞋”。它们不能生产花蜜,但杓兰把花瓣进化成口袋的样子,用特异的形状吸引昆虫前来。一旦有虫子落入其中,就只能按照杓兰预设好的线路前进,才可以逃脱出陷阱,与此同时,也为杓兰完成了授粉。
西藏杓兰的陷阱专为熊蜂设计,巨大而暗红的唇瓣,像极了熊蜂的巢穴。与其他植物提供花蜜,来交换昆虫授粉相比,杓兰算得上是骗子。
岷山数不清的瀑布和溪流,沿着山势汇入岷江,在上游汇聚成岷江河谷。
这里被认为是重要的民族迁徙通道。曾经有无数人行走在河谷之间,把中国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联缀到一起。
这里的羌族人,喜欢把各种花花草草刺绣在服装上。他们的祖先从北方翻越岷山而来,服装上的装饰,也记录了先辈的见闻。
数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往来其间,又散落在大山之中。
有一种植物也在这里完成了一次人为的迁徙。
岷江百合,山崖上独特的种类。100年前,英国植物猎人威尔逊把它带到欧洲,正值西方观赏百合遭遇病毒蔓延,面临灭绝险境。岷江百合的引入,拯救了西方的百合种植业。目前,欧美几乎所有的观赏百合品种,都有岷江百合母本的身影。
味江源出青城山,沿青城后山蜿蜒流淌,最终汇入岷江中游。
这里海拔800米左右,景象已经与上游地区迥异,是麝凤蝶的理想栖息地。
6月,阳光照进山谷,气温升高,越来越多的雄蝶停留在河滩上。
它们伸出长长的口器,吸取河滩上的水。水中有淡淡的咸味,麝凤蝶需要里面以钠为主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储存在麝凤蝶体内,多余的水分被它们从尾部排出。这样的工作每天要进行几个小时。
这是它们飞行的能量来源。在即将到来的繁殖季节,它们还会把这种物质送给雌蝶和它们的后代。
麝凤蝶所在的青城山,地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青城山以东10公里,就是成都平原。岷江即将冲出岷山,开启另一段旅程。
都江堰,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水利工程。
顺应水的天性,不修水坝而引水。这里凝聚了中国古老的生态智慧。
玉垒山,阻挡江水东流。要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首先要凿穿玉垒山。
2200多年前,蜀守李冰带领部众火烧山石,再浇岷江水,让山石在冷热相激之下发生爆裂,用八年时间凿穿玉垒山,打通的缺口称为宝瓶口。
如何让江水流入宝瓶口呢?
在稍远的河道中间修建鱼嘴,把岷江分成内外两条。内江窄而深,枯水期,60%的水流入内江;外江宽且直,水量大时60%的水进入外江。
在宝瓶口附近修建低矮的飞沙堰,一旦水位高于飞沙堰,便会再次泄洪,流入外江。
根据水流动力,泥沙会在河流弯道的内侧运动。在鱼嘴处,80%的泥沙进入外江,到飞沙堰,残留的泥沙再次被甩入外江,保证进入内江的水更加清澈。
宝瓶口之下不设水闸,岷江水靠落差自然流淌。
111条干渠,260条支渠,34000多公里的毛细血管,灌溉1000多万亩农田,中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品尝着麻辣川味,享受着自然馈赠,独特生境造就了烟火里的幸福城市。成都,也是一座看得到雪山的公园城市,随着环境的改善,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成为常态。
岷江从高到低,灌溉了广大的平原之后,又与川西高原涌出的其他河流汇合,继续向南流去。
四川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集中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跨越28条山岭,500多座山丘,400多种竹子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生长。这里被称为蜀南竹海。
中国,竹的故乡。
7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利用竹子。一个有趣的统计表明,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竹林的面积和采伐量同步增加。
在中国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人们的衣食住行,包括艺术都离不开竹。
竹海生生不息的秘密,在于速度。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竹笋一旦开始生长,两个月的时间可以长成身高20米的成竹。生长最快的时候,一天就可以长高两米。
有人说,在竹林里可以听到竹子生长的声音。
温和的气候,丰沛的降水,把四川南部变成竹的海洋。
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 每一棵竹子有十几个生长基地同时发力生长,能量从何而来呢?2012年,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秘密,在竹节间聚集着大量的植物激素,还有大量的糖和分解糖的酶。竹节就像汽车的油箱,为竹子提供动能。
更多的秘密藏在地表之下。竹林的地下,是竹鞭的王国,这些坚硬而锐利的笋尖,几乎可以刺穿任何障碍。
它们一边扩张领土,一边给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养料。依靠强大的竹鞭,一棵竹子20年的时间就能变成数万棵。
这也造就了四川传统的乡村景观——林盘。
在传统的川西林盘聚落中,隐藏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之道。
经过735公里的跋涉,岷江从海拔4610米的源头,来到海拔258米的新起点。
在宜宾,岷江和金沙江汇流,从此称作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