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盛世兴林:林业迈入加快发展新阶段(盛世兴林 建设绿色家园)&nbsp&nbsp———写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布一周年之际

2004年07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彭俊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同时作出这项决定,说明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已完全超出了行业本身。不独林业,整个中国都记下了这个日子。它掀开了中国林业划时代的新篇章,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迈向生态文明的小康之路。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综观世界各国林业发展史,从伐木转向种树,大体要走百年时间。中国林业在奉献了半个世纪之后,将开始休养生息,走向恢复与建设时期。而中国政府的目标是:中国林业将用50年时间,迈过百年历程。这种跨越必然是历史性的。

盛世兴林,使中国林业的发展进入一日千里的快车道,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万众一心共建绿色家园的喜人景象

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当前中国生态建设的形势毫不为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世纪之交以来,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来,中国林业已完全进入历史性跨越的快车道,呈现出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态势。

2003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64亿亩,首次超过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造林面积核实率达95%以上,合格率在90%以上。无论是造林的数量,还是营林的质量,这一年的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今年,全国造林计划为1.16亿亩。截至5月底,已完成造林6755.4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1.25%。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主推力。六大工程进展顺利,六条战线捷报频传。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完成总治理任务的1/4,林草植被盖度提高约20%,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北京人的直观感觉是:晴天多了,沙尘少了。

在全民渴望生态文明的今天,建设绿色家园已不仅仅是林业战线的事情。从投资主体看,林业建设者中既有公有制企业也有私营业主,既有林农大户也有干部职工;从经营形式看,既有单户造林也有合作造林,既有承包经营也有租赁、股份、买断等方式;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主体投资林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8万个,有5.5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5.49亿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进一步深入开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并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生态文明之风正在全社会兴起。

去年,“保护母亲河行动”新立项工程32个,造林1万公顷;“三八绿色工程”项目新建示范基地1.2万个;解放军全面启动军事管理区“三荒”造林项目,全年治理面积超过13.3万公顷……

盛世兴林,离不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时代,更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英明的决策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党中央对林业的认识产生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其标志,即是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决定》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对林业作出全面的科学定位。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林业战略思想的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大趋势,显示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发展的审慎选择,对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后,2003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林业历史性转变进行具体研究和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要把林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林业,中央只发了两个《决定》,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工作会议。而2003年的这次,则确定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林业新的历史方位,一个盛世兴林的伟大时代从此拉开帷幕。周生贤说,《决定》通过的消息传来的那天,国家林业局机关干部们群情激奋,奔走相告,一些“老林业”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其实,高兴的何止是国家林业局的干部们。走在小康之路上的全中国人民,又何尝不盼望山川更为秀美、家园更富生机。可以说,盛世兴林,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伟大决策。

继《决定》发表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各地、各级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空前重视。一年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召开了林业工作会议,明确了生态建设的具体目标。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使林业成为领先进入小康的行业;甘肃省决定,从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入手,积极实施保护母亲河生态工程,打造山川秀美的新甘肃;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优美的经济中心,确保大江大河和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林业行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

盛世兴林,需要决心与热情,更需要清醒与冷静,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出乎意料的是,在介绍完一年来全国林业建设的成绩之后,他更多地谈到了忧思。

一方面,是对林业建设形势的冷静分析。他说,“中央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这么重视,人民群众对参与生态建设这么积极,林业发展形势这么喜人,尤其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冷静,戒骄戒躁,切忌自满。”

“每年国家拿出几百亿元投资林业建设,能不能花好、管好这些钱?怎样花好、管好这些钱?”这些问题时刻提醒着广大务林人。

如今,“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九字方针,已深入林业系统人心。记者在林区采访,也常能见到这条标语。“反骄破满”四个大字,也经常被林业人提起。“不反省自己,监督自己,我们就无法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话说重些,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周生贤说。

前不久,审计部门查处了中央一些部门个别人违规使用资金的案件,其中涉及到国家林业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为此,局党组先后召开5次会议进行反省,并在全局机关开展了警示教育。

另一方面,是对生态现状的清醒判断。“近些年,尤其是一年来,林业建设确实取得了崭新成就。但是和全国目前的生态状况相比,和林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相比,这些成就仅仅是起点。”周生贤说。

这些忧思并非空穴来风。在记者案头,摆放着这样一组数字:我国森林覆盖率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也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土地沙化趋势尚未总体逆转,每年仍新增343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

从世界林业发展规律看,任何一个国家,整体生态一旦恶化,将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改观。从中国的全局看,我们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涝、旱、沙三大灾害,长期内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状况、建设秀美山川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0日 第六版)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