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北京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东城区开展调研

6月26日—6月29日,北京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吕和顺、副组长芦建茹等领导在东城区进行广泛深入调研。东城区政府副区长孙扬陪同调研。

期间,督察组实地察看了天坛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点、龙潭西湖调蓄工程、东后河沿1号院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11个调研点位,深入了解了东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精细化治理等工作情况,亲身感受了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蓝绿环抱、精致净美、舒朗宜居的美好生态环境。

督察组视察天坛子站

在天坛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点,督察组现场听取东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汇报。天坛子站作为东城区两个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点之一,可连续监测包括细颗粒物PM2.5在内的6项大气污染物。近年来,东城区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趟出了一条精细化治理特色之路,在全市率先创建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示范区,率先实现背街小巷机械化清扫保洁全覆盖,率先将第五立面纳入清扫范围,率先开展24小时不间断扬尘巡查,采取巡查、交办、整改、复核、督查“五步工作法”,裸地管控率全市最优,降尘量连续3年保持城六区最优,东城区PM2.5年均浓度不断刷新历史最低记录,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督察组视察龙潭西湖

调研期间,督察组走进龙潭西湖公园,调研了“蓄净同体、生物净化”的水生态治理项目。龙潭西湖调蓄工程作为北京市蓄水防涝和水体治理的重要示范性项目,创新运用“硅砂蜂巢蓄水净水技术”,实现污染控制、水质净化、防汛提标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秉承“生物多样、多彩四季”的布局理念,坚持源头治理与生态修复并行,设置多处生态岛、营造类型多样的湿地等自然生境,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目前园内栖息鸳鸯、白胸苦恶鸟、夜鹭等野生鸟类13目43种,约占北京全市历史总记录的10%。在已有湿地森林景观的基础上,新栽植荷花、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2万平方米,着力打造春季“柳岸观荷”、秋季“丹霞映岸”的景观特色,营造出丰富的四季景观,为周边居民创造了一个水清、草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督察组视察东后河沿1号院垃圾分类

在东后河沿1号院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督察组察看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崇文门东大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楼长、物业志愿示范,宣传引导小区居民自觉践行,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日用而不觉的“好习惯”。同时,社区采用“人盯与技控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视频监管和语音播报系统,实现精准调度、及时清运、降本增效、安全管控等多重垃圾分类工作成效。

督察组组长吕和顺对东后河沿1号院小区推出的垃圾分类特色做法表示肯定,并鼓励基层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断优化管理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垃圾分类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要持续做好宣传引导,推广经验示范,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将“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形成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督察组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支持配合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作为具体体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工作目标,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群众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城区生态环境局供稿

编辑:张雪晴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