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一技绝尘②之看海淀:连这里的扬尘都有种“高智感”

走航监测一眼“识破”道路积尘

2月25日下午,在这辆和普通轿车没有什么区别的道路积尘走航监测车里,监测人员打开设备,设定好行车路径后,走航车开始“巡逻”。“通过GPS定位,道路积尘负荷监测系统可实现边走边测,5秒出数据。”监测人员一边指着显示屏一边说。当走到四季青镇西冉西街时,监测系统的负荷值从0.1、0.3、1.0……迅速升高,地图上显示的色块也由浅绿变成深绿,最后变成了橙色。四季青镇西冉西街成为2月20日-3月19日期间海淀区尘负荷评价等级为差的道路,被点名批评。

2月25日海淀区四季青镇 西冉西街1.33g/m2

根据《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926-2021),差等级道路是指道路尘负荷限值大于1.20g/m2的道路,优等级道路是指道路尘负荷限值小于等于0.15g/m2的道路。等级优和良的道路肉眼几乎看不到尘土,是比较干净的。如果是较差或者差的道路,基本上就是有肉眼可见的尘土了。

除了西冉西街需要继续努力“升优”,海淀区2月20日-3月19日期间道路优良率还是较高的。一季度全区道路尘负荷均值为0.33g/m2,同比下降45.9%,有效降低了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PM2.5累计浓度30.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2.6%,优良天累计78天,优良天比率87.6%,创有监测纪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成绩。

颐和园

这份亮眼的成绩得益于全区的环境治理迈入“数智化”新阶段。通过对扬尘的精细化管控就可见一斑。由于监测“神器”——道路积尘负荷监测走航车的辛勤“在岗”,车轮从路上驶过,便能知道道路积尘是否超标。

海淀区以“海淀空气宝”为中枢,上游联通“城市大脑”、工地视频监控平台、热点网格系统等各类信息化手段,以及卫星遥感、尘负荷走航监测等侦测数据,下游对接属地及相关单位,依托区级“三监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线索发现-现场核查-整改复查”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空天地一体化”非现场监管体系已开启

“数智化”环境治理正在加载中......

构建“感知网”——海淀“城市大脑”空气质量监管场景

“城市大脑”汇聚全区3万路摄像头,整合遥感影像、大气微站、定点抓拍等城市细支末梢系统,基本实现全域覆盖,结合智能算法,实时监测辖区“三尘两气”(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企业废气、汽车尾气),自动识别扬尘隐患点位,通过任务派发推进问题处理。

用活“识别棋”——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

运用卫星遥感“天眼”,融合国、市、区三级312个监测点、5套遥感监测黑烟抓拍设备,结合雪亮工程视频、道路卡口的算法技术,对废气、扬尘等污染源开展立体化监测,精准掌控城市“呼吸节奏”。

牵起“溯源线”——尘负荷走航监测按图索骥

根据空气质量动态展示和超标预警结果,汇集遥感、气象、污染源台账等信息,划定监测高值区、超标预警点等重点点位,创新应用AI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绘出大气污染图谱,实现高值区域排查和精准溯源定位。

压实“处置链”——“海淀空气宝”app吹响三监联动号角

配套开发“海淀空气宝”app,实时获取污染数据和问题线索,健全“任务派发-核查-处理-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提高靶向治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累计办理市级线索339条、区级排查问题1497条,均已全面整改到位。

扬尘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清洁水平,跟城市精细化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扬尘监管必须得越来越“精细”。海淀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扬尘污染的识别、溯源、治理等全链条环节都有黑科技“加码”,这些“小助手”不仅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还能解放人力,真是一举多得。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治气”成效

3-5月,正是扬尘百日攻坚的关键时期,海淀区将继续以城市精细治理为抓手,针对施工、道路、裸地、沙尘等扬尘污染源实施“四尘共治”,积极探索应用智慧监管模式,及时侦测锁定冒泡点位,提升扬尘治理质效。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