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京环之声
-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优良天数142天,同比增加13天。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向好,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
为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今年1月北京市印发实施《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围绕“减污降碳”全面发力。半年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生态保护行动五大领域的百余项措施稳步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进展过半。
“0.1微克”深入攻坚,守护蓝天常驻
始终把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综合施策推进结构减排,向无车家庭增发新能源指标,推动绿色出行;继续实施老旧燃油车淘汰更新,3900余辆老旧客货车申请补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9万辆。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率达到38.6%,发布进一步扩大禁用高排放机械区域范围。坚持工程减排推动企业创绿,新增绿色企业538 家。结合季节排放特点,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修订发布实施《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和《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汽车制造、汽修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精细化治理推动管理减排,春季开展扬尘百日攻坚专项治理,累计在全市16项工程中使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技术,专项治理期间全市道路、工地(场站)出入口尘负荷均同比下降。
强化“三水”统筹,促进人水和谐
保护水资源,全市累计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02个,京冀继续实施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治理水环境,全市“清管行动”累计清掏雨水设施2.3万余公里、雨水口(雨箅子)78万余处,清掏杂物7万余方,保障城市排水通畅。改善水生态,各区积极编制“一河一策”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温榆河、老河湾河段生态修复,大兴区完成龙河河段生态修复工程。
坚持源头防控,护好沃土良田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保障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完善“先调查、先治理、再供地”的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监管机制,持续筛查关停退出工业企业原址用地,实施分级管控。完成超7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加强固体废物管理。
接续探索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碳减排,持续加大外调绿电工作力度,深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深化碳市场建设,制定发布本市碳市场注册登记、资金结算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平稳有序运行本市碳市场;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运行。碳普惠激励积极减排,参与人数达到561万人,活跃度居全国首位。低碳试点发挥引领作用,华电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等5个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22个项目(单位、区域)获评2024年度北京市低碳试点优秀项目。
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布本市生物多样性领域首部白皮书——《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北京方案”;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维护空间格局稳定性,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统筹推进实施京西山水工程等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开工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森林课堂片区)项目。
下一步,北京市将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年度目标,结合季节性污染特点,抓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入“0.1微克”攻坚,聚焦汛期污染、深化水环境治理,聚焦源头防控、打好净土保卫战,聚焦总量和强度“双控”、稳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扎实推进各项措施任务落实落细,继续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Vlog | 城市生活污水是如何净化处理的?2021年04月20日
-
一图读懂 | 关于碳中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2021年04月20日
-
借他山之石,促精准治霾2021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