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全国科普月收官!北京这些好玩又涨知识的环保活动,你打卡了吗?

2025年9月,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落幕。这个秋天,北京的环保科普活动可真是“玩”出了新花样!从学校课堂到街道社区,从湿地公园到污水处理厂,从博物馆到科技嘉年华的活动现场,一场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生态环保科普活动,让大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沉浸式地学知识、陶冶情操。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精彩瞬间吧!

科普课堂  环保知识点亮校园

金秋九月,新学期伊始,一场特别的“开学环保第一课”走进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来自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老师,为同学们揭秘了水泥生产中的绿色高科技,让大家亲眼见证了传统工业的生态蝶变。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老师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主题,走进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从“低碳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联”以及“青少年如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行动”两个方面,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两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授课,引导师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亲子探秘  解锁温榆河的自然生态密码

9月27日,20组亲子家庭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温榆河公园,参加了“中国潜力OECMs案例”探索活动。在专家的带领下,大家实地考察了玉湖保育区、曲河等生态保护点位,了解了公园OECMs基本情况以及公园在区域生物多样性方面所采取的保护行动。孩子们也通过动手实践、互动问答、交流分享等方式,亲身体验搭建了本杰士堆,认识了很多的动植物,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

小tips

本杰士堆是一个符合动物生活需要的小型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可建造成形状、大小、功能不同的符合动物生活需要的微型生态环境,是德国人赫尔曼·本杰士(Hermann Benjes)基于恢复生态学中野地生存观念和自然演替规律的一项发明,其作用是可以改善局部的土壤以及小气候,为很多昆虫、鸟类以及一些小型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研学实践  见证污水“变形记”

“想知道我们用过的水是怎么变干净的吗?”昌平区第五学校的同学们在全国科普月期间找到了答案。他们走进了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北京碧水燕平水务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详细了解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原理、处理流程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当亲眼看到浑浊的污水经过一道道复杂工序,最终变成清澈的中水时,同学们都惊叹不已。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社区宣讲  绿色生活深入人心

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净化处置主题,两场全国科普月主题宣讲活动走进了海淀区曙光街道世纪城西区社区和通州区北苑街道玉带路社区。来自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北京北控绿海能环保有限公司、北京信通碧水再生水有限公司的专家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生活垃圾如何通过先进工艺实现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水如何经过深度净化成为可循环利用的“城市第二水源”。号召居民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

云端探秘  感受水泥厂的生态蝶变

“提起博物馆,你或许会想到文物、艺术或者历史,但你听说过水泥博物馆吗?”9月19日,在北京生态环境微信、京环之声微博平台推出的《环保设施环游记——探秘琉水水泥博物馆》短视频,带领大家“云端”探秘了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水泥博物馆。视频中,大家不仅看到了水泥工业的百年变迁,更见证了水泥厂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从“灰”到“绿”的华丽转身。视频一经发布,就吸引了超275万次观看。

全民参与  共绘美丽北京新画卷

全国科普月期间,北京市共有30余家环保设施单位向公众开放,吸引了2000余人次参与。顺义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组织亲子家庭实地参观,学习了解气、水、土等不同类型环境要素的监测流程,以及先进监测设备的功能与作用。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则在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展示了全链路AI智慧焚烧系统,直观呈现了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垃圾焚烧全流程智慧化升级成果,吸引了众多社会公众、科普爱好者的驻足参与。

全国科普月虽然已落下帷幕,但北京的生态环保科普行动不会停歇。未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新意的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活动,让环保知识触手可及,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