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2年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2年宣传活动在京举行。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3%以上;优良天数达288天,占比接近八成,较2013年增加了将近4个月的好天气,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

大运河森林公园

北京燃煤消费总量压减至150万吨以内 优质能源比例达98.5%以上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添在启动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PM2.5等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其中,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最优。在水环境方面,2021年I-III类水质河长占比达到75.2%,较2013年增加25.4个百分点,国、市考断面动态消除劣V类,“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逐步成为市民生活的背景。同时,全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全市水域覆盖程度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城市蓝绿交织格局初步显现。202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较2017年分别累计下降19%、21%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陈添介绍,北京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市场运行等方面创新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北京以功能疏解带动首都发展提质增效,倡导头部企业率先启动低碳转型,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第三产业占比稳定在80%以上。此外,北京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燃煤消费总量压减至15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比例提高到98.5%以上,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转型的典范城市。

在绿色出行方面,北京的交通结构不断优化,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83公里,新能源车辆达到57万辆,通过碳普惠机制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北京还先行先试,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排放配额(BEA)、自愿减排(CCER)、本地自愿减排(BCER)等各类产品交易累计成交额超31.4亿,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机构落户北京。

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去年超4亿人次逛公园

11月4日,中华环保世纪行2022年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进行实地采访。

采访中,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介绍,2013年到2017年,北京市启动了百万亩造林工程。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十年来,全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3.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4.85%提高到31.4%,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高到49.29%,逐渐实现了山区有绿屏、平原有绿海、城市有绿景的美丽生态画卷。

十年来,首都园林绿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兴绿惠民,共建成城市休闲公园309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609处、城市健康绿道1405公里。全市公园绿地总数已达105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8%,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去年有超过4亿人次的市民逛公园,全北京人口平均每人每年逛公园18次左右,逛公园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的方式。

王小平说,经过多年建设,北京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北京野生动物达到596种,其中鸟类510种,在G20国家首都排第二。北京的植物达到2088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据统计,北京森林蓄积量由2012年底的1500万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底的3164万立方米,实现翻番,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840万吨。全市林果、花卉、种苗、蜂蜜等产业年产值达126.3亿元。北京的重点林业建设项目用工带动超过7万本地农民绿岗就业,新型集体林场创造就业岗位1.1万余个,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为林业工人。

据了解,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自1993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影响广泛、社会关注的“老品牌”,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 吴阳)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