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周又红:做一辈子孩子的引路人

周又红,北京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地球奖”、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周又红20年如一日对学生进行环保科普教育,她先后辅导学生进行的环境科研项目200多个,其中获国际奖4项、全国奖50多项。此外,她还撰写或主编了近600万字的环境教育教材,并受邀到全国多省(市)为当地教师进行环保培训。

领着孩子玩-- "和他们一起'玩'科学是我最大的快乐!"

做了二十多年校外环保辅导员的周又红,一直保持着刚刚走上讲台时的那股激情。多年的教学经历让周又红意识到,环境教育不应简单地向学生们灌输环保知识,而是要把这些知识变成一个个有意思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们通过做实验,自己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并且继续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毕竟我的环保小组是在校外,学生们有时间可以学奥数、学外语,干吗非要到我这儿学环保啊。所以我用实验吸引孩子,用实验向他们传递环保知识,灌输环保理念。”周又红说。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足球运动中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做比喻。在美国,教练坐在看台上指挥运动员如何跑、如何站位,运动员一直在跑。在中国,运动员都坐在看台上,教练满场飞奔,而且一个劲地比划,这么跑,那么跑。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说得很少,即便说也只是给他们一些提示,因为学生们的思维不应去规范它。”

在周又红的课上,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而且很多实验都是她即兴为同学们安排的。比如,在做活性炭吸附实验时,学生们见到酱油与活性炭混合后,变得无色无味,很吃惊。一个小女孩马上拿出自带的橙汁饮料,问周又红能不能也让活性炭给它褪褪色?周又红马上就答应了,还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小女孩的大胆尝试。“每堂课我都建议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设想,然后自己尝试着去做。只要是在遵循科学原理,又不出危险的情况下,我都会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尝试。将来如果有一天,他们成为了科学家,他就会想我这么试,行不行?那么试,行不行?怎样才能做好这件事。”周又红说。

“孩子们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在学校课堂里是根本办不到的。另外,周老师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这能让孩子尽情想像。”一位带着孩子上课的家长这样评价周又红的环保课。用周又红自己的话说:“我要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要让他们自己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并且想出办法解决。和他们一起进行环保调研,一起‘玩’科学是我最大的快乐!”

正是周又红的指导与启发,她的很多学生都渐渐成为关注环保的有心人。一次,学生刘畅手拿涂改液,皱着眉对周又红说:“老师,这个味道真不好!”一句话引起了周又红的注意,于是她带着刘畅等同学来到北京化工大学,检测涂改液中是否存有有害物质。结果显示:涂改液中含有二甲苯、三氯甲烷、卤代烃等毒性物质。为了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了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了解这些物质的危害,周又红领着孩子们用 毒性物质在小白鼠身上做了急性、慢性毒害实验。结果发现涂改液里的物质对小白鼠的身体有很大危害。于是,在周又红的指导下,学生们写成论文《警惕慢性杀手——涂改液》,并将其刊登在报纸上,以提醒人们“尽量少用既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又污染环境的这一产品”。这篇论文最终获得了全国大赛的一等奖。

成就科学梦-- "在从孩子到科学家的成长中,我充当催化剂。"

一位学生家长这样比喻周又红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孩子是火花,周老师是加热器”。正是周又红的启发与教诲,让学生们智慧的火花燃烧不熄。

周又红懂得欣赏孩子,因她曾经历过不被欣赏的童年。小时候,心直口快是周又红的代名词,她的眼里从不揉沙子。只要是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有错误,周又红一定会举手指出。在周又红的心里,总有无数个“为什么”等着老师回答。

“事多”的孩子在那个年代自然不是老师的宠儿,老师总是觉得小周又红在给自己找麻烦。再到后来,老师每次写完板书,干脆直接把周又红叫起来,然后喝问:“你看这回我的板书有什么错?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高高在上的老师为了师道、尊严而批评学生,周又红不能理解老师的做法。因此,成为一名学生们爱戴、敬佩的好老师,是周又红儿时最大的梦想。

做教师以后,周又红发现她的一些学生和当年的自己十分相似,言行不是最乖,但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脑子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人回答。这些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探究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就是明天的科学家。作为教师,周又红认为自己应该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她觉得“孩子都是科学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头脑中有许多成人忽略的、不以为然的“奇怪的想法”,而这些可贵的“一闪念”极易在无人喝彩中自生自灭。“我的工作其实就是不让这些‘一闪念’消失,甚至放大这些‘一闪念’,在从孩子到科学家的变化中,我其实充当了催化剂。”周又红笑言。

从教20余年,周又红碰到的学生无数,许多学生都是通过周又红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开启了人生崭新的一页。曾经有个高中男孩子找到周又红,一见面就跟她说:“老师,我现在成绩年级倒数,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了,可就是想参加您的环保小组,您答应吗?”周又红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自己对计算机很擅长,并且当场给她的电脑杀了毒。周又红看出孩子的聪明劲,而且她打心底里想救这个孩子,便将他留在了兴趣小组。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周又红发现,这个男孩是因为沉迷于网络,学习成绩才不好的。那段时间,周又红正好从英国引进了一个可以分析光线数据的软件,她便想到了这个男孩。短短几天,男孩便熟练地应用软件,他还发现用这个软件能研究北京草坪地灯对植物的影响。于是,周又红启发他,让他坚持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最终,这名学生写出的论文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获奖以后,男孩有了很大的转变,因为他第一次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他第一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找到周又红,说自己想考大学了,以后要研究电脑病毒。后来,他很努力地学习,果真如愿地考上了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周又红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科学、不是环保,没有这个孩子的今天!”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